买方卖方研究员定位感想
发布时间:2019-06-25 阅读数:
作者:黄骏
从业资格号:F3055288
最近行情类文章不太好写,大部分观点也在之前的周报和策略会上讲过多次,行情已经验证兑现大部分,继续老生常谈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于是打算换个口味,写一些与自己相关工作的感触和想法。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写文章的特点,比较啰嗦和口语化,而且吐槽值MAX,个人风格非常明显。当然也是站在自己狭隘的视角,不足之处欢迎拍砖。
我已在期货大行业从业五年,在期货经纪公司、期货投资私募、现货产业公司三种不同类型的都从业过一段时间,无论买方卖方,营销、下单、结算、风控、研究、交易、现货等各种岗位也都做过,当然最长时间还是研究岗。今年以来参加了分析师大会,看过劳洪波大师的几篇文章,加上总经理的耳提面命,如题都有些许感触。本系列文章,从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展开,谈谈自己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员定位(上篇)、卖方研究院转型(中篇)、风险子公司与市场上(期现/盘面)投资公司的区别(下篇)等问题。
前几个月分析师大会上关于分析师的问题唇枪舌剑相当激烈,买方大佬几句话让我不得不辩解几句。因为行业中总有一条无形鄙视链,基金经理>交易员>买方研究员>卖方研究员>营销人员,卖方研究往往是买方吐槽对象,最有杀伤力的便是某买方大佬一句“如果报告末带有类似‘分析报告引起任何投资结果与本人无关’等免责条款,这报告我司便不会看”。我从买方到卖方,突然间的身份转换,刚开始听某些话不是那么舒适,但卖方考验脸皮,到后来也就习惯买方的强力开火。
卖方,通俗点说也就是卖报告的,例如资讯公司、咨询公司、期货公司等,研究员的最核心定位是为客户服务,这与买方研究员为公司赚钱的目的是不同的。然而在这个市场上,不难发现,随着专业程度、姿势水平这几年飞速提升,无论是玩家还是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专业化。客户从05到15这十年间两轮牛熊的洗礼,钱少的也被洗光了,活下来的牛散专业化程度高,或者散户已经转型成机构,加上14年兴起的期现结合浪潮,参与者主体引入现货市场,加入了一批更加专业的玩家。从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的过程,逐渐演化成大鱼和大鱼、小鱼和小鱼在同一维度的博弈。这也使得长期稳定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。
因为散户本身无论是信息、数据、渠道、研究、交易等各维度竞争力都弱,属于被吊打水平,长期看存活率低,除非满仓梭哈后及时金盆洗手,否则从概率上讲,怎么来的还得怎么还回去。而机构,尤其以各地区为中心,开展软硬件竞争,无论是资金、人才、管理、渠道、体系等,都“高筑墙、广纳粮”,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,共同进(shou)步(ge)。
那么在专业化竞争的市场中,卖方研究员的地位愈发尴尬。散户听不懂专业分析,只想买还是卖其他不要听,而且交易系统不同,如有用技术的或炒短剥头皮的,而卖方研究一般作为产业链基本面出发,用武之地不大。而对于专业机构来讲,几乎都配备了自己的研究员,深度上高于卖方。而对于卖方研究员来讲,不仅每天需要探消息撸数据,在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热点报告调研报告策略报告中周旋,还要解答各种客户疑问,陪同业务开发市场,真正沉下心做研究的时间并不多,甚至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大众群体,非少部分高精尖。研究在小公司的地位只是服务的一种手段,这还是建立在本身研究员具备较深的功底,此前有过相关从业经验,而有些期货公司的研究员的专业度仅及格,或者高学历应届生却没有老师带基本功较差。
所以,这以服务为目的的性质,也决定了卖方研究深入程度不够,不足以作为实际投资依据,免不了踏入很多坑。尤其在监管日趋收紧的情况下,行情方面更是需要慎重描述。散户不懂止损,真实案例,亏钱了就投诉研究员,最后导致其停职甚至失业,而赚钱了跟研究员没关系。所以,钱都是自己的,别人只是一个参考,行情都是条件概率,今天的判断未必适用于明天,而报告仅仅代表了此时此刻的策略,当下一刻条件改变的时候,其实策略也已经改变。想明白这个道理,也没必要过于苛责。但也有些卖方为了吸引客户,确实比较过分,对的时候“正如我前期所料……”马后炮把对的往朋友圈一贴,享受被点赞的满足感,晚上回去黄焖鸡加个蛋来犒劳自己。错的时候闭口不谈甚至删除前期言论,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反思自我,把锅往特朗普一甩,撇的干干净净。于是乎对了就是自己能力强看得准,错了就是外有敌对势力内有奸细,而吹水狡辩插科打诨能力随却日渐增长。
买方,因为钱是自己的,必须对投资人负责,所以做的策略相对卖方更加严谨。并且目的也很单纯,就是提策略让公司赚钱,所以在精力上更加集中,做的也更加精细。买方研究员因为思路上也跟着交易员走,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,策略也从交易出发。买方报告价值高,但一般不流通市场,不过有些买方研究员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后加入卖方,卖方平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。尤其像混沌、弈慧、敦和、凯丰等著名买方大公司的研究,深度广度确实跑在了大部分公司前头,而他们对于研究的重视程度也是卖方不能相比的。
说到最后,无论买方和卖方研究员都应该把精力投入研究,研究无止境,这才是研究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大部分研究员心里都是藏着交易员的梦想,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研究员最后转型并不顺利,甚至也成为了市场的韭菜。我开玩笑说,交易所不允许从业人员交易,说得好像从业人员能赚钱似的。研究到交易有一个过程,虽然研究做的好并不一定交易能做好,研究也未必是交易的唯一路径,但对于研究员来讲,做好研究是一条最好的路径。
从业资格号:F3055288
最近行情类文章不太好写,大部分观点也在之前的周报和策略会上讲过多次,行情已经验证兑现大部分,继续老生常谈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。于是打算换个口味,写一些与自己相关工作的感触和想法。熟悉我的朋友也知道我写文章的特点,比较啰嗦和口语化,而且吐槽值MAX,个人风格非常明显。当然也是站在自己狭隘的视角,不足之处欢迎拍砖。
我已在期货大行业从业五年,在期货经纪公司、期货投资私募、现货产业公司三种不同类型的都从业过一段时间,无论买方卖方,营销、下单、结算、风控、研究、交易、现货等各种岗位也都做过,当然最长时间还是研究岗。今年以来参加了分析师大会,看过劳洪波大师的几篇文章,加上总经理的耳提面命,如题都有些许感触。本系列文章,从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展开,谈谈自己对不同类型的研究员定位(上篇)、卖方研究院转型(中篇)、风险子公司与市场上(期现/盘面)投资公司的区别(下篇)等问题。
前几个月分析师大会上关于分析师的问题唇枪舌剑相当激烈,买方大佬几句话让我不得不辩解几句。因为行业中总有一条无形鄙视链,基金经理>交易员>买方研究员>卖方研究员>营销人员,卖方研究往往是买方吐槽对象,最有杀伤力的便是某买方大佬一句“如果报告末带有类似‘分析报告引起任何投资结果与本人无关’等免责条款,这报告我司便不会看”。我从买方到卖方,突然间的身份转换,刚开始听某些话不是那么舒适,但卖方考验脸皮,到后来也就习惯买方的强力开火。
卖方,通俗点说也就是卖报告的,例如资讯公司、咨询公司、期货公司等,研究员的最核心定位是为客户服务,这与买方研究员为公司赚钱的目的是不同的。然而在这个市场上,不难发现,随着专业程度、姿势水平这几年飞速提升,无论是玩家还是服务机构都越来越专业化。客户从05到15这十年间两轮牛熊的洗礼,钱少的也被洗光了,活下来的牛散专业化程度高,或者散户已经转型成机构,加上14年兴起的期现结合浪潮,参与者主体引入现货市场,加入了一批更加专业的玩家。从大鱼吃小鱼,小鱼吃虾米的过程,逐渐演化成大鱼和大鱼、小鱼和小鱼在同一维度的博弈。这也使得长期稳定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。
因为散户本身无论是信息、数据、渠道、研究、交易等各维度竞争力都弱,属于被吊打水平,长期看存活率低,除非满仓梭哈后及时金盆洗手,否则从概率上讲,怎么来的还得怎么还回去。而机构,尤其以各地区为中心,开展软硬件竞争,无论是资金、人才、管理、渠道、体系等,都“高筑墙、广纳粮”,以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,共同进(shou)步(ge)。
那么在专业化竞争的市场中,卖方研究员的地位愈发尴尬。散户听不懂专业分析,只想买还是卖其他不要听,而且交易系统不同,如有用技术的或炒短剥头皮的,而卖方研究一般作为产业链基本面出发,用武之地不大。而对于专业机构来讲,几乎都配备了自己的研究员,深度上高于卖方。而对于卖方研究员来讲,不仅每天需要探消息撸数据,在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热点报告调研报告策略报告中周旋,还要解答各种客户疑问,陪同业务开发市场,真正沉下心做研究的时间并不多,甚至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大众群体,非少部分高精尖。研究在小公司的地位只是服务的一种手段,这还是建立在本身研究员具备较深的功底,此前有过相关从业经验,而有些期货公司的研究员的专业度仅及格,或者高学历应届生却没有老师带基本功较差。
所以,这以服务为目的的性质,也决定了卖方研究深入程度不够,不足以作为实际投资依据,免不了踏入很多坑。尤其在监管日趋收紧的情况下,行情方面更是需要慎重描述。散户不懂止损,真实案例,亏钱了就投诉研究员,最后导致其停职甚至失业,而赚钱了跟研究员没关系。所以,钱都是自己的,别人只是一个参考,行情都是条件概率,今天的判断未必适用于明天,而报告仅仅代表了此时此刻的策略,当下一刻条件改变的时候,其实策略也已经改变。想明白这个道理,也没必要过于苛责。但也有些卖方为了吸引客户,确实比较过分,对的时候“正如我前期所料……”马后炮把对的往朋友圈一贴,享受被点赞的满足感,晚上回去黄焖鸡加个蛋来犒劳自己。错的时候闭口不谈甚至删除前期言论,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和反思自我,把锅往特朗普一甩,撇的干干净净。于是乎对了就是自己能力强看得准,错了就是外有敌对势力内有奸细,而吹水狡辩插科打诨能力随却日渐增长。
买方,因为钱是自己的,必须对投资人负责,所以做的策略相对卖方更加严谨。并且目的也很单纯,就是提策略让公司赚钱,所以在精力上更加集中,做的也更加精细。买方研究员因为思路上也跟着交易员走,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,策略也从交易出发。买方报告价值高,但一般不流通市场,不过有些买方研究员因为各种原因离职后加入卖方,卖方平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。尤其像混沌、弈慧、敦和、凯丰等著名买方大公司的研究,深度广度确实跑在了大部分公司前头,而他们对于研究的重视程度也是卖方不能相比的。
说到最后,无论买方和卖方研究员都应该把精力投入研究,研究无止境,这才是研究员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大部分研究员心里都是藏着交易员的梦想,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大部分研究员最后转型并不顺利,甚至也成为了市场的韭菜。我开玩笑说,交易所不允许从业人员交易,说得好像从业人员能赚钱似的。研究到交易有一个过程,虽然研究做的好并不一定交易能做好,研究也未必是交易的唯一路径,但对于研究员来讲,做好研究是一条最好的路径。
最后借用某大佬对研究员提的几点要求收尾:勤奋、谦虚、心胸开阔、人品正、富有激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