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史雯月
从业资格号:F3054848
长期以来聚丙烯行业中,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产能独占鳌头。近年来,随着甲醇制烯烃工艺(MTO)、丙烷脱氢(PDH)等工艺技术的发展,聚丙烯用丙烯来源出现多元化态势,随着多家民营或合资资本的介入,中国聚丙烯生产企业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目前我国运行的PDH装置共有9套,涉及产能在515万吨,在目前丙烯生产工艺中,其占比达到16%;
PDH工艺以丙烷为原料,主产丙烯副产少量氢气,与其他工艺相比,丙烷脱氢的优势在于原料及产品单一,并且丙烯收率较高。PDH工艺之所以在中国迅速发展,良好的盈利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;虽然个别时段也会出现亏损,但盈利依然是主旋律。不过,有一个问题不可忽略,原料丙烷价格直接决定丙烷脱氢生产成本,因此影响巨大,丙烷需依赖进口,因此话语权难以掌握。
2020-2021年我国新投产PDH装置有8家,涉及产能在535万吨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走PDH这一生产路线呢?在当前价格体系下,成本由低到高依次为:CTO、PDH、石脑油裂解、MTO。在中国本土已经工业化的烯烃生产路径中,以专产丙烯的PDH路线成本最低,竞争力最强。 传统的石脑油制烯烃技术较为成熟,产品综合利用率较高,被认为是最适合生产烯烃的工艺路线。最大特点是终端产品链较为丰富,包括C2、C3、C4、C5、C9等副产品,可以抵御产品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,且副产品增值潜力大,因此副产品深度利用是提高裂解装置经济性的关键。煤制烯烃一体化装置的利润主要来自PE、PP装置。煤化工成本相对固定,聚烯烃的价格直接影响到CTO项目的经济性。另外,CTO项目投资巨大,一个典型的180万吨甲醇煤制烯烃一体化装置投资约200亿元,财务费用和折旧占到生产成本的40%,实际投资回报率较低。在低油价背景下,MTO装置盈利能力已大幅缩水,成本高于CTO装置。外购甲醇面临原料价格上涨、物流和仓储的挑战。规模为180万吨外购甲醇制烯烃的装置,每天需要的甲醇原料接近5000吨,对企业的物流、仓储管理能力是较大考验。在当前油价下,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盈利预期偏弱。
PDH以投资低、技术成熟、转化率高、产品单一等优点受到关注,对有丙烯需求,且氢气能够有效利用的企业是理想选择。丙烷与丙烯的价差是决定PDH项目盈利的关键因素,建设PDH项目,要依托良好的港口条件、同样面临物流和仓储的挑战。